|
|
二维层状场地表面沟槽对SH波的放大作用 |
于国友;何玉敖; |
天津大学土木系;天津大学土木系 300072;300072; |
|
|
摘要 <正> 沟槽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文献[3]系统地研究了二维均匀半无限场地表面带有椭圆形沟槽时,在SH波入射下,沟深及入射波频率对沟内及沟附近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讨论。从文献[4]对层状场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层状场地上沟槽的影响与均质场地上沟槽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取层状场地作为对象,采用离散土层法计算层状场地动力格林函数,系统地研究沟槽对其表面各点反应的影响。
|
|
关键词 :
层状场地,
表面沟槽,
放大作用,
SH波入射,
场地模型,
地表面,
阻尼比,
沟坡,
底土层,
入射波
|
|
[1] |
王志杰,骆亚生,王瑞瑞,杨利国,谭东岳. 不同地区原状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464-. |
[2] |
尹松, 孔令伟, 张先伟. 炎热多雨气候影响下残积土小应变刚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4): 743-751. |
[3] |
高洪梅, 沈艳青, 王志华, 陈国兴. EPS混合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特性[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279-286. |
[4] |
李瑞山, 陈龙伟, 袁晓铭, 李程程. 荷载频率对动模量阻尼比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 71-80. |
[5] |
孙锐, 于啸波, 袁晓铭, 孟上九, 陈卓识, 王淼. 季冻区典型土类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 116-128. |
[6] |
唐晖, 李小军, 周国良. 波散射问题求解中消除多次透射公式漂移失稳的一种措施[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52-958. |
[7] |
李平, 薄景山, 李孝波, 肖瑞杰. 安宁河河谷及邛海地区土层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362-369. |
[8] |
黄斌, 傅旭东, 张本蛟, 邱子锋. 动弹模量阻尼比测试技术与归一化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4): 659-666. |
[9] |
孙田, 陈国兴, 周恩全, 李小军. 琼州海峡100 m以浅海洋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375-382. |
[10] |
战吉艳, 陈国兴 * , 杨伟林 , 胡庆兴. 苏州第四纪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3): 559-566. |
[11] |
刘方成;尚守平;王海东;蒋隆敏;. 基于阻尼的边界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6): 851-858. |
[12] |
尤红兵;赵凤新;荣棉水;. 地震波斜入射时水平层状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2): 234-240. |
[13] |
凌华;傅华;蔡正银;米占宽;朱峰. 坝料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12): 1920-1924. |
[14] |
齐剑峰;栾茂田;杨庆;马太雷;袁颖;. 饱和黏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4): 518-523. |
[15] |
黎冰;高玉峰;. 黏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7): 1042-10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