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钻孔灌注推力桩桩上参数取值范围的研究 |
王成;陈志刚;吴恒立; |
重庆交通学院桥梁及结构工程系;重庆交通学院桥梁及结构工程系 630074;630074; |
|
|
摘要 <正> 1.前言目前,国内外分析推力桩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试验的方法确定桩侧土的特性,其实质是由试验确定地基反力系数,以p-y曲线法为代表,而用p-y曲线法确定的曲线及参数往往不甚可靠,因而桩在地面处的挠度、转角、桩身最大弯矩及其位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不能同时很好吻合;另一类是以数学模型模拟桩侧土的物理特性。本文使用的计算推力桩的非线性模型对推力桩的分析已有较好的结果,其特点是桩在地面处的挠度、转角、桩身
|
|
关键词 :
推力桩,
参数取值范围,
钻孔灌注,
试桩,
桩土参数,
最大弯矩,
容许极限,
桩身,
挠度,
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
|
|
[1] |
王俊林,王复明,任连伟,王志宽,丁亚峰. 大直径扩底桩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与数值模拟[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406-. |
[2] |
汪明元, 单治钢, 饶锡保, 江洎洧, 潘家军, 狄圣杰. 基于近海钢管桩现场试验的海洋土参数反演[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143-148. |
[3] |
黄模佳, 程华虎, 李爱民, 兰志文, 周斌喜. 阶梯方形基础板挠度和内力场的求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09-915. |
[4] |
竺明星, 龚维明, 何小元. 成层地基土中水平受荷桩桩身响应的矩阵传递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46-50. |
[5] |
潘岳, 顾士坦, 杨光林. 裂纹发生初始阶段的坚硬顶板内力变化和“反弹”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5): 860-869. |
[6] |
廖少明, 魏仕锋, 谭勇, 柳骏茜. 苏州地区大尺度深基坑变形性状实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3): 458-469. |
[7] |
丁勇, 王平, 李鹏飞, 夏涛, 唐金龙. 基于BOTDA的地下连续墙分布式变形监测技术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500-503. |
[8] |
梁发云, 宋著, 郭蔚东. 考虑固结群桩竖向应力相互作用的积分方程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5): 847-854. |
[9] |
尤佺, 张亚军, 王非, 杜延军, 周敏. 埋地HDPE管道施工过程中装配应变分布规律的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2): 2282-2290. |
[10] |
赵明华, 刘猛, 张锐, 龙军. 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及沉降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2): 2161-2169. |
[11] |
张骞, 李术才, 张乾青, 李利平, 周宗青. 软土地区超长单桩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066-1070. |
[12] |
汤洪霞, 张明义, 刘宗禹, 张鹏, 白晓宇. 胶州湾填海地区深嵌岩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071-1074. |
[13] |
郑刚, 张楠, 巴振宁, 张天奇. 成层软土地基PHC管桩抗震性能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506-510. |
[14] |
王川婴, 韩增强, 王玉山. 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212-1215. |
[15] |
钱于军, 许智伟, 邓亚光, 孙鸽梅. 劲性复合桩的工程应用与试验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998-10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