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软弱地基深挖基坑中桩的受力分析 |
茜平一;冯国栋;张路; |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系 430072;430072; |
|
|
摘要 <正> 一、前言修建在软弱地基上的高层建筑物多采用桩箱式或带地下室的桩筏式基础。这类基础施工时,先将桩送下设计标高,再进行基坑开挖。常会在开挖基坑后发现桩已发生了倾斜甚至弯断。国内外已多次报道了这类事故,武汉市近几年也发生多起。虽然国内有关规范已制定相应条款,要求加强开挖基坑的防护,避免边坡失稳。但由于对软弱地基深开挖基坑下土的侧向流动和桩的受力机制重视不够,或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以致这类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
|
关键词 :
软弱地基,
水平位移,
桩身弯矩,
深挖,
受力分析,
软土层,
桩顶,
屈服压力,
蠕变,
弯断
|
|
[1] |
吴池, 刘建锋, 周志威, 卓越. 岩盐三轴蠕变声发射特征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318-323. |
[2] |
李晓照, 邵珠山. 脆性岩石渐进及蠕变失效特性宏细观力学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8): 1391-1398. |
[3] |
刘萌心, 姚晓亮, 齐吉琳, 马玲. 考虑应力历史的冻土一维蠕变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898-903. |
[4] |
柯文汇, 陈健, 盛谦. 结构性软黏土的一维弹黏塑性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94-503. |
[5] |
张升, 徐硕, 熊勇林, 张锋. 软岩热-弹-黏塑性本构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278-2286. |
[6] |
陈昌富,刘俊斌,徐优林,张根宝. 锚-土界面剪切蠕变试验及其经验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762-1768. |
[7] |
熊诗湖, 周火明, 黄书岭, 蒋志明. 构皮滩软岩流变模型原位载荷蠕变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53-57. |
[8] |
高广运, 聂春晓, 曾龙, 张先林. 基于蠕变本构的列车荷载下地基长期沉降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1-5. |
[9] |
计算方法. 改进的基坑支护水平支撑温度应力及水平位移的[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61-64. |
[10] |
杨红伟, 许江, 聂闻, 彭守建. 渗流水压力分级加载岩石蠕变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613-1619. |
[11] |
王涛. 变刚度调平设计中桩基承载性状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4): 641-649. |
[12] |
包承纲, 童军, 丁金华. 土工合成材料流变参数合理选择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3): 410-418. |
[13] |
米占宽, 饶徐生, 储学群, 曹培. 沉积磷石膏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3): 470-478. |
[14] |
姜福兴, 冯宇, 王建超. 高地应力特厚煤层“蠕变型”冲击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0): 1762-1768. |
[15] |
雷华阳, 仇王维, 贺彩峰, 王学超. 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 75-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