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剪弹塑性模型及其在土工问题中的应用 |
俞茂宏;孟晓明; |
西安交通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成都; |
|
|
摘要 <正>一、前言 在土的弹塑性模型中,最著名并广为应用的为Mohr-Coulomb模型(以下简称M-C模型)和Drucker-Prager模型(以下简称D-P模型),近年又提出了Lade-Duncan模型(以下简称L-D模型)。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分别存在一些不足。 1.M-C模型: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σ<sub>2</sub>的影响,求得的极限载荷偏小,根据D-C模型计算的变形过大,与实验不符。
|
|
关键词 :
双剪弹塑性模型,
土工问题,
双剪强度理论,
C模型,
中间主应力效应,
极限载荷,
主应力状态,
土的弹塑性模型,
干模型,
三轴试验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1] |
蔡 新,武颖利,李洪煊,易剑刚. 胶凝堆石料本构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40-. |
[2] |
马宗源,廖红建,谢永利. 基于统一弹塑性有限差分法的真三轴数值模拟[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68-. |
[3] |
刘汉龙,林永亮,凌 华,傅 华. 加筋堆石料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418-. |
[4] |
卞士海, 李国英, 魏匡民, 周健. 堆石料广义塑性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996-1003. |
[5] |
韩华强, 陈生水, 傅华, 郑澄锋, 凌华, 石北啸. 水泥胶凝砂土动力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54-60. |
[6] |
程明书, 汪时机, 毛新, 陈正汉, 江胜华. 结构性损伤膨胀土三轴加载下的裂隙形态及力学表征[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73-78. |
[7] |
苏国韶, 陈智勇, 蒋剑青, 莫金海, 石焱炯. 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爆碎块耗能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8): 1481-1489. |
[8] |
王卫东, 吴江斌, 王向军. 基于极限载荷试验的扩底抗拔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330-1338. |
[9] |
刘干斌, 范思婷, 陈斌, 陶海冰, 叶俊能. 考虑温度影响的饱和软黏土累积变形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238-1245. |
[10] |
王淼, 孟上九, 王兴隆, 袁晓铭, 孙义强. 循环荷载下冻土振陷增长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16-922. |
[11] |
邵龙潭, 刘港, 郭晓霞. 三轴试样破坏后应变局部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385-394. |
[12] |
孔纲强, 孙学谨, 李辉, 曹兆虎. 孔隙液体对玻璃砂透明土强度特性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377-384. |
[13] |
朱俊高, 史江伟, 罗学浩, 徐佳成. 密度对砂土应力应变强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336-341. |
[14] |
孔宪京, 刘京茂, 邹德高. 堆石料尺寸效应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多尺度三轴试验平台[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1): 1941-1947. |
[15] |
蔡燕燕, 江浩川, 俞缙, 涂兵雄, 刘士雨. 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力学特性试验及细观数值仿真[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1): 1973-19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