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论设计中的比较方法》一文的讨论 |
谢君斐; |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哈尔滨; |
|
|
摘要 <正> 贵刊1988年第3期发表的金问鲁同志的《论设计中的比较方法》,将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比较方法,从纯经验的判断提高到定量或半定量的对比,思路正确,是一个好的开端。该文的第二部分“地震作用下基础的抗液化设计”,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现分别列出,请作者和读者指正。1.式(15)和(16)的差别是前者只能用于砂土;而后者既可用于砂土,也可用于粉土(即轻亚粘土)。实测标准贯入击数二者都是未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在TJ11-74中对是否需要作杆长修正未加规定,只在规范说明和文献[1]作了说明。因此就砂而言,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即式(22)应改为f<sub>N<sub>1</sub></sub>=f<sub>N<sub>2</sub></sub>.
|
|
关键词 :
比较方法,
震级,
砂土震动液化,
自由场,
液化危害,
长度修正,
贯入击数,
抗液化能力,
实测标,
规范说明
|
|
[1] |
李伟华, 郑洁. 饱和度对平面P波入射下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427-435. |
[2] |
董林, 王兰民, 夏坤, 袁晓铭. 含细粒砂性土标贯液化判别方法改进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2): 2320-2325. |
[3] |
孙锐,赵倩玉,袁晓铭. 液化判别的双曲线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1): 2061-2068. |
[4] |
郑俊杰, 章荣军, 潘玉涛, 崔岚. 考虑开挖卸荷及变形耦合效应的被动桩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4): 606-614. |
[5] |
李兆焱, 袁晓铭, 曹振中, 孙 锐, 董 林, 石江华. 基于新疆巴楚地震调查的砂土液化判别新公式[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3): 483-437. |
[6] |
王秀英;聂高众;. 汶川M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9): 1378-1383. |
[7] |
杜金龙;杨敏;. 基坑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弹塑性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8): 1121-1125. |
[8] |
曾辉;余尚江;. 岩土应力传感器设计和使用原则[J]. 岩土工程学报, 1994, 16(1): 93-98. |
[9] |
翁焕学;. 砂土地震液化模糊综合评判实用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1993, 15(2): 74-79. |
[10] |
石兆吉;郁寿松;丰万玲;. 土壤液化势的剪切波速判别法[J]. 岩土工程学报, 1993, 15(1): 74-80. |
[11] |
洪志泉;刘汉义;. 地下复合组合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双厚梁有限元法[J]. 岩土工程学报, 1992, 14(4): 77-82. |
[12] |
田志敏;熊建国;杜修力;.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分解分析法[J]. 岩土工程学报, 1991, 13(2): 82-88. |
[13] |
陆钦年;. 我国地震反应谱影响因素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1989, 11(5): 17-31. |
[14] |
金问鲁;. 对《论设计中的比较方法》一文讨论的答复[J]. 岩土工程学报, 1989, 11(2): 109-. |
[15] |
金问鲁;. 论设计中的比较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1988, 10(3): 1-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