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最小解研究”讨论的答复 |
方玉树; |
后勤工程学院; |
|
Reply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lowest solution of slice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
FANG Yushu |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1 China |
[1] |
薛海斌, 党发宁, 尹小涛, 雷曼, 邓琴. 应变软化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570-576. |
[2] |
赵春风, 刘丰铭, 邱志雄, 赵程, 王卫中. 砂土中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 183-190. |
[3] |
上官士青, 刘红军, 朴春德. 考虑土抗力方向的p-y曲线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8): 1526-1534. |
[4] |
顾明,陈仁朋,孔令刚,陈云敏,张浙杭. 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受力性状的离心机模型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1): 2018-2024. |
[5] |
夏元友, 裴尧尧, 王智德, 陈晨, 周雄. 地下连续墙泥浆槽壁稳定性评价的水平条分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6): 1128-1133. |
[6] |
苏栋. 弹塑性p–y模型及非线性地基梁的增量有限元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8): 1469-1474. |
[7] |
雷国辉, 郑强. 瑞典条分法剖析引发的有效应力和渗流力概念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4): 667-676. |
[8] |
邱松, 顾浩, 曹进捷, 吴锋. FBG传感技术在混凝土预制桩水平载荷试验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105-107. |
[9] |
苏 栋. 水平(椭)圆形加载路径下的单桩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5): 738-. |
[10] |
张 磊,龚晓南,俞建霖. 水平荷载单桩计算的非线性地基反力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2): 309-. |
[11] |
何朋朋 姚磊华 周平根 陈庆 田小甫. 多随机因素条件下的峡口滑坡可靠性分析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6): 0-0. |
[12] |
冯铁群;FREDLUND Murray;. 关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最小解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8): 1314-1315. |
[13] |
张奇华;. 对“考虑力矩平衡的三维剩余推力法”讨论的答复——议剩余推力法与M-P法的优缺点[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489-490. |
[14] |
聂如松;. 关于“由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的性能”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480-. |
[15] |
方玉树;. 关于“考虑力矩平衡的三维剩余推力法”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488-4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