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斜坡演化的燕尾突变模型研究”的讨论
潘岳;李爱武;戚云松;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Discussion on "Coattail catastrophe model of sliding instability"
PAN Yue, LI Aiwu, QI Yuns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520 China
摘要 <正>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斜坡演化的燕尾突变模型研究"[1]的文章。笔者意欲在以下几点与原文作者商榷。(1)介质1本构模型中的问题原文滑坡的分析模型如图1,非均匀软弱夹层厚为h,夹层到坡表面的平均距离为B,坡体重量为W,坡表面的平均位移为a。夹层由两种介质组成,其中介质2具有应变软化特性,l h,ls为夹层中两种介质的统计长度。
关键词 :
燕尾突变 ,
本构模型 ,
势函数 ,
模型研究 ,
斜坡失稳 ,
突变模型 ,
软弱夹层 ,
原文 ,
平均位移 ,
两种介质
[1]
史宏彦,白 琳. 修正空间滑动面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3333, 3333(3333): 1329-.
[2]
史宏彦,白 琳. 修正空间滑动面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29-.
[3]
杜修力, 黄景琦, 金浏, 赵密. 岩石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978-985.
[4]
邓建, 肖明, 谢冰冰, 陈俊涛. 循环荷载下岩体结构面本构关系与积分算法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1048-1057.
[5]
蔡聪, 马巍, 赵淑萍, 周志伟, 穆彦虎. 冻结黄土的单轴试验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5): 879-887.
[6]
赵丁凤, 阮滨, 陈国兴, 徐令宇, 庄海洋. 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模型的修正不规则加卸载准则与等效剪应变算法及其验证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5): 888-895.
[7]
刘斯宏, 邵东琛, 沈超敏, 王子健. 一个基于细观结构的粗粒料弹塑性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5): 777-783.
[8]
刘志勇, 肖明砾, 卓莉, 谢红强, 何江达. 石英云母片岩加卸荷力学特性及其卸荷本构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85-91.
[9]
张升, 李海潮, 滕继东, 盛岱超. 考虑围压依存性的软岩结构性下加载面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269-1276.
[10]
范刚, 张建经, 付晓, 王志佳, 田华. 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模式的能量判识方法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59-966.
[11]
张 涛,刘松玉,蔡国军. 考虑胶结作用的木质素固化粉土边界面塑性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4): 670-680.
[12]
魏匡民,陈生水,李国英,傅中志. 基于状态参数的筑坝粗粒土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4): 654-661.
[13]
刘红岩, 王新生, 张力民, 张力国. 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26-436.
[14]
张升, 徐硕, 熊勇林, 张锋. 软岩热-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278-2286.
[15]
李书兆, 王建华. 循环荷载作用下吸力锚基础变形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203-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