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下土石混合体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研究’讨论”的答复
徐文杰;胡瑞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北京100029;
Reply to the discussion on “Research on horizontal push-shear in-situ test of subwater soil-rock mixture”
XU Wenjie, HU Ruilin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 mechan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摘要 首先感谢张旷成教授对“水下土石混合体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下面按问题的顺序进行答复:(1)土石混合体形成是各种内外动力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自然界中现存的土石混合体边坡很难为一种成因的。坡积和冰水堆积是金沙江流域分布的土石混合体的主要成因类型。对于试验点的土石混合体的成因主要为崩坡积。对于不同成因的土石混合体,其内部结构及组成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会影响着其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澄清试验点土石混合体的成因类型是必要的,笔者同意张教授的建议。(2)土石混合体为一种极其不均匀的地质体,笔者认为不能将其归类于“岩体”或“土体”。笔者认为,土石混合体内部的“土”或“石”只能
关键词 :
土石混合体 ,
试验研究 ,
水平推剪 ,
岩土工程 ,
原文 ,
成因类型 ,
试验点 ,
水下 ,
粒度分维 ,
原位
[1]
曹渊, 牛冠毅, 王铁良. 基于钻孔充气试验的岩石渗透率原位测量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534-539.
[2]
牛亚强, 王旭, 廖孟柯, 蒋代军, 刘德仁. 冻结改良黄土三轴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198-203.
[3]
王环玲, 徐卫亚, 巢志明, 孔茜. 致密岩石气体渗流滑脱效应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777-785.
[4]
齐昌广, 刘汉龙, 陈永辉, 刘干斌, 左殿军.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承载试验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302-2308.
[5]
丁瑜, 夏振尧, 许文年, 杨奇. 根系作用下的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1): 2107-2113.
[6]
刘斯宏,樊科伟,陈笑林,贾凡,毛航宇,林亚伟. 土工袋层间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874-1880.
[7]
彭劼,何想,刘志明,冯清鹏,何稼.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土体的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769-1774.
[8]
熊诗湖, 周火明, 黄书岭, 蒋志明. 构皮滩软岩流变模型原位载荷蠕变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53-57.
[9]
岳中琦. 全球岩土工程领域共同挑战性问题的土力学理论根源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11-15.
[10]
李恒震, 胡黎明, 辛鸿博. 微纳米气泡技术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115-120.
[11]
牛冠毅, 曹渊, 王铁良. 原位气体渗透率测量试验公式推导及分析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705-1709.
[12]
高彦斌. 原位十字板试验评价上海软黏土灵敏性的可靠性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8): 1539-1543.
[13]
蒋明镜, 奚邦禄, 申志福, 戴永生. 不同重力下月壤水平推剪阻力离散元数值分析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7): 1300-1306.
[14]
金磊, 曾亚武, 李欢, 李晶晶. 基于不规则颗粒离散元的土石混合体大三轴数值模拟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5): 829-838.
[15]
冯忠居, 王航, 魏进, 高璇, 贾彦武, 张旭. 黄土冲沟斜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2): 2308-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