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移动荷载引起的土变形计算”的讨论 |
迟明杰;王子辉;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所 北京100044;北京100044; |
|
|
摘要 <正>笔者近日学习了谢伟平等同志的"移动荷载引起的土变形计算"一文(《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第3期,以下简称"原文"),文中讨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变形问题,比较了轨道、荷载处振频率、地基土模型等因素对地基土弹性动力反应的影响,使理论结果更接近轨道一地基圭的实际工作状态,学习该文后颇受启发。文中各种工况下的位移计算均为解析解,针对这些计算结果谈点看法,望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原文中2.4节"不同地基模型时地基土的变形",由图4"不同地基模型时A、B两点的位移(见原文),得出的结论是"粘弹性半无限地基变形最大,粘弹性层置于刚怀地基上是,弹性层越薄,变形越小"。
|
|
关键词 :
移动荷载,
变形计算,
地基土,
粘弹性,
地基模型,
地基变形,
位移计算,
弹性动力,
解析解,
变形问题
|
|
[1] |
陈三红, 张郁山. 圆弧状多层沉积凹陷在平面SV波入射下的动力响应[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1074-1081. |
[2] |
巴振宁, 梁建文, 王靖雅. 空沟对层状饱和地基中列车移动荷载的隔振性能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5): 848-858. |
[3] |
王华宁, 骆莉莎, 蒋明镜. 流变岩体中任意形状隧道分部开挖响应的理论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259-268. |
[4] |
邱清文, 詹良通, 黄依艺. 考虑任意初始条件的均质土质覆盖层降雨入渗解析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359-365. |
[5] |
张春丽, 王博, 祝彦知. 移动荷载下正交各向异性地基无限大板的动力响应[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352-358. |
[6] |
付 佳,梁建文,杜金金. 平面SH波激励下的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解析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4): 588-598. |
[7] |
蒋基安, 陈海英, 陈越, 叶佳雯. 排水板真空度损耗的排水固结解析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04-418. |
[8] |
吴学震, 蒋宇静, 王刚, 李博, 王健华, 王春光. 大变形锚杆支护效应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245-252. |
[9] |
张浩, 石名磊, 郭院成, 刘维正. 不平衡堆载作用下邻近结构桩的侧向受力机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226-2236. |
[10] |
栾鲁宝,丁选明,刘汉龙,郑长杰. 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大直径管桩水平振动响应解析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859-1868. |
[11] |
高广运, 聂春晓, 曾龙, 张先林. 基于蠕变本构的列车荷载下地基长期沉降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1-5. |
[12] |
李俊昱, 钱建固, 茹治敏, 高洁, 黄利军. 高填方对分层地基地埋管线影响的三维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65-69. |
[13] |
吴珣, 施建勇, 何俊. 有机污染物在完好三层复合衬垫中的扩散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99-104. |
[14] |
王华宁,曾广尚,蒋明镜. 流变岩体中既有隧道与新建平行隧道相互影响的理论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8): 1365-1374. |
[15] |
郭霄,谢康和,吕文晓,邓岳保. 井阻随深度和时间变化的竖井地基固结解析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6): 996-10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