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土二灰土工程特性研究 |
郭婷婷;张伯平;田志高;吕东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陕西杨凌712100; |
|
Study on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 of lime-flyash loess |
|
摘要 0 前 言 粉煤灰在我国每年约有 2亿吨燃煤电厂的废弃物 ,若不利用 ,则要压废大量耕地 ,且严重污染环境 ,所以有效的利用粉煤灰已刻不容缓。二灰土则是利用废料粉煤灰、石灰与土料混合作为地基回填土的一种新型材料。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将其应用于公路领域 ,以代替传统的灰土或素填土 ,既提高了工程质量 ,又利用了本为废料的粉煤灰 ,变废为宝 ,节省了石灰和土料。而且各地均有鼓励使用粉煤灰的规章和政策 ,尤其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利用粉煤灰已有成效 ,但粉煤灰在黄土工程上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 ,分析探讨了二灰土的各种力学性质 ,其研究成果为二灰土在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
|
|
关键词 :
黄土二灰土,
工程特性,
粉煤灰
|
|
[1] |
张先伟, 孔令伟, 臧濛. 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5): 855-863. |
[2] |
陈继彬, 赵其华, 彭社琴, 陈子扬. 西南山区沟谷型软土工程特性及沉降规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945-950. |
[3] |
张忠苗,房凯,王智杰,骆嘉成,. 泥浆零排放处理技术及分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9): 1456-1461. |
[4] |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4): 622-627. |
[5] |
王国体;王婉娣;. 平原多级储灰复合坝滑坡分析和加固治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28(4): 545-548. |
[6] |
丁家平;徐辉;顾国新;李勤明;王富庆;. 大型贮灰场的三维饱和–非饱和瞬变流数值模拟及非饱和参数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28(2): 230-234. |
[7] |
庄心善;王功勋;朱瑞赓;田苾;. 粉煤灰炉渣加固土的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英文)[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8): 965-969. |
[8] |
席永慧;赵红;胡中雄;. 粉煤灰粘土粉质粘土膨润土对镍离子吸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 59-63. |
[9] |
张永双;曲永新;. 万家寨引黄工程大梁段砂黄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2): 229-233. |
[10] |
符文熹;聂德新;尚岳全;陈云敏;. 黄河上游第三系泥质沉积物室内超高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2): 170-173. |
[11] |
符文熹;聂德新;尚岳全;陈云敏;. 地应力作用下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5): 584-587. |
[12] |
邹维列;杨金鑫;王钊;. 电动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固结和加筋设计[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3): 319-322. |
[13] |
罗长军;李伟;卢冰;路金镶;张军;. 灌浆技术在紫山灰场粉煤灰地层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3): 332-335. |
[14] |
梁波;丁立;. 粉煤灰作为填料的水稳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1): 112-114. |
[15] |
衡朝阳;何满潮;武雄;周树华;. 运用轻便动力触探仪测试粉煤灰工程特性[J].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6): 714-7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