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室内试验研究 |
刘汉龙;李豪;彭劼;高玉峰; |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8;江苏南京 210098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南京 210098; |
|
Laboratory test on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with surcharge |
|
摘要 0 引 言①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在真空预压法[1]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方法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通过抽真空形成负压,当真空度达80kPa以上,相当于一次性施加4~5m的填土荷载产生的总应力。由于抽真空产生负压,使土体产生向内的收缩变形,可以抵消因堆载产生的向外的侧向挤出变形,地基不会因填土速率过快而出现稳定性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可以将填筑的路堤作为堆载加以利用,不仅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而且经济效益明显[2]。相对于真空预压的工程应用,真空预压理论和试验研究还比较滞后。我国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正负压对比试验、轴对称和三维真空固结试验以及离心模型试验[3~5],国外也开展了不少试验[6
|
|
关键词 :
真空&mdash,
堆载联合预压,
加固机理,
加固效果,
量化差别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9010) |
[1] |
刘爱民, 梁爱华, 尹长权. 整体式塑料排水板与普通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对比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k1): 130-133. |
[2] |
侯娟, 张孟喜, 韩晓, 李荣. 单个高强土工格室作用机理的有限元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26-30. |
[3] |
杨正权, 赵剑明, 刘小生, 周国斌, 刘启旺. 紫坪铺大坝下游坝坡震后抗震加固措施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2058-2066. |
[4] |
易耀林, 卿学文, 庄焱, 刘松玉, 杜广印. 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软土固化中的应用及其加固机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829-833. |
[5] |
董倩, 况龙川, 孔凡林. 碎石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与工程实践[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zk1): 330-334. |
[6] |
颜永国,董志良,杨昌斌,陈平山,邱青长. 颗粒级配对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效果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11): 1775-1779. |
[7] |
王光勇;顾金才;陈安敏;徐景茂;张向阳;. 拱顶端部加密锚杆支护洞室抗爆加固效果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378-383. |
[8] |
罗嗣海;龚晓南;. 无黏性土强夯加固效果定量估算的拟静力分析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4): 480-486. |
[9] |
贺若兰;张平;刘宝琛;. 土钉支护工作性能的应力路径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8): 1256-1259. |
[10] |
张敬;刘爱民;. 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5): 644-649. |
[11] |
金小荣;俞建霖;龚晓南;黄达宇;杨雷霞;. 含承压水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5): 789-794. |
[12] |
卢萌盟;卫明山;沈俊;曾宪桃;. 全长粘结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基坑仿真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28(1): 92-96. |
[13] |
卢萌盟;沈俊;曾宪桃;. 预应力锚索加固基坑的三维数值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0): 1198-1202. |
[14] |
徐超;李军世;赵春风;. 预夯和降低地下水位对强夯效果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5): 607-611. |
[15] |
. 第六届全国塑料排水与加固工程技术研讨会通知(第1号)[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2): 30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