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的讨论 |
何广讷;孙国维;梁东升; |
大连金波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金波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3;辽宁大连 116023;辽宁大连 116023; |
|
|
摘要 闫明礼等同志的“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第3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学习后很感兴趣。现将两点看法,提出与作者商榷。 原文的基本思路是将天然地基与主控桩复合形成复合地基,视为一新的等效天然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l,再将等效天然地基与辅桩形成复合地基,以求得这两种桩构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此时辅桩的置换率m2应该是针对等效天然地基而言,置换出的m2部分等效体中包含了相应与m1部分的主桩桩体。这并非真实情况,实际上辅桩只是置换出主桩间的桩间土,不含任何主桩部分,故所得结果偏小。其实m1、m2都是相对天然地基土的置换率。笔者认为不论是单桩型复合地基或多
|
|
关键词 :
多桩型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承载力,
设计计算,
方法探讨,
承载力特征值,
置换率,
天然地基,
载荷试验,
工程有限公司,
地基土
|
|
[1] |
束一鸣, 吴海民, 姜晓桢. 中国水库大坝土工膜防渗技术进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k1): 1-9. |
[2] |
王卫东, 吴江斌, 王向军. 基于极限载荷试验的扩底抗拔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330-1338. |
[3] |
林智勇, 戴自航. 由单桩载荷试验推算群桩沉降的相互作用系数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155-162. |
[4] |
陈洪运,马建林,陈红梅,许再良,胡伟明. 桩筏结构复合地基中筏板受力分析的理论计算模型与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4): 646-653. |
[5] |
杨光华, 姜燕, 张玉成, 王恩麒.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新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4): 597-603. |
[6] |
刘陕南, 侯胜男, 蔡忠祥. m法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在上海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721-724. |
[7] |
付文光. 一种用桩土载荷试验结果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592-595. |
[8] |
姚建明, 孟振, 陈锦剑, 王建华. 全螺纹钻(挤)孔灌注桩在上海软土地区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058-1061. |
[9] |
张琰, 陈培, 赵贞欣. 软土地基挤扩支盘桩基础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994-997. |
[10] |
方鹏飞, 齐金良, 周兆弟. 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承载性状对比试验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020-1023. |
[11] |
陈飞, 吴开兴, 何书. 挤扩支盘桩承载力性状的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990-993. |
[12] |
常丹,刘建坤,田亚护. Evd, Ev2和K30相关关系的数值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428-432. |
[13] |
盛春陵, 王守超, 李仁民. 大直径嵌岩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试桩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suppl): 423-426. |
[14] |
徐枫. 基于原型试验的单桩水平承载力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291-294. |
[15] |
李铁, 李光范*, 何晚成. 浅谈Kayang大桥桩静载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333-3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