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压桩挤土位移的预估与防治的研究”讨论的答复 |
王伟堂; |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杭州310012; |
|
|
摘要 笔者在《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3期发表的《压桩挤土位移的预估与防治的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引起读者的兴趣 ,感谢李月健先生对原文的讨论和指教 ,现对有关问题再作补充说明。 (1)静压桩的工程应用日益增多 ,目前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在决定工程问题时 ,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往往容易作出“行”或“不行”的简单决定。笔者面对压桩挤土位移问题时 ,首先是在措施上下功夫 (例如原文中所采用的施工措施和监测手段 ) ,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成功。其次 ,结合工程实例上升到理论进行总结和提高 ,以便指导下一次的实践。由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较少 ,笔者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估算方法 ,以
|
|
关键词 :
挤土位移,
静压桩,
信息化施工,
体积应变,
塑性区半径,
估算方法,
水平位移,
圆筒形孔扩张,
工程实践,
理论研究
|
|
[1] |
刘欣欣, 束一鸣, 吴兴元, 沈达怡, 吴海民. 河口海岸管袋裸坝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k1): 181-188. |
[2] |
张春会, 郑晓明. 岩石应变软化及渗透率演化模型和试验验证[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6): 1125-1132. |
[3] |
李树刚, 赵勇, 许满贵. 低频机械振动含瓦斯煤体积应变变化规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212-2217. |
[4] |
何明明, 李宁, 陈蕴生, 朱才辉.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岩石的动态变形行为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178-184. |
[5] |
计算方法. 改进的基坑支护水平支撑温度应力及水平位移的[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61-64. |
[6] |
钱明. 双排混凝土灌注桩基坑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136-139. |
[7] |
应宏伟, 孙威, 吕蒙军, 陈东. 复杂环境下某深厚软土基坑的实测性状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424-430. |
[8] |
叶帅华, 陈长流, 寇巍巍, 朱彦鹏. 兰州市某深基坑工程位移监测及变形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440-445. |
[9] |
徐飞, 王渭明, 张乾青, 李术才, 李利平, 刘洪亮, 张骞. 黄河冲积平原地区超大型深基坑开挖现场监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471-478. |
[10] |
林巧. 滨海软土地基超大面积浅基坑支护技术工程实践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1): 109-117. |
[11] |
王学滨, 杜亚志, 潘一山. 单轴压缩湿砂样局部及整体体积应变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9): 1648-1656. |
[12] |
马闫, 王家鼎, 彭淑君, 李永伟, 王军海, 陈玮.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性场地浸水湿陷变形特征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3): 537-546. |
[13] |
陈星欣, 白冰, 俞缙, 蔡奇鹏. 考虑加速效应的多孔介质中颗粒三维迁移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0): 1888-1895. |
[14] |
文颖文, 胡明亮, 韩顺有, 刘松玉. 既有建筑地下室增设中锚杆静压桩技术应用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224-229. |
[15] |
丁智, 王达, 虞兴福, 王金艳, 蒋吉清. 杭州地铁新塘路、景芳路交叉口工程深基坑监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445-4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