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岩土力学研究观点、方法若干问题之我见 |
门福录; |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
|
|
摘要 1 引 言 笔者参加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科研、设计工作 4 0年来 ,目睹本学科领域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 2 0年来蓬勃发展 ,成果累累 ,新秀辈出 ,深感欣慰。但是毋庸讳言 ,几十年来 ,特别是近年来 ,在岩土力学研究队伍中 ,在诸如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暴露出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澄清 ,势必谬种流传 ,贻误后学。值此笔者即将告退之际 ,愿就个人接触到的成果、论著、文章、报告中的若干问题 ,谈谈个人的感悟体会 ,供同仁批评指正。如能引起年青朋友的兴趣和注意 ,并在实践中切磋琢磨 ,那就更是我的奢望了。2 关于引入假定yh唯物辩证观点是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的 ,现今似乎有些被忽视了
|
|
关键词 :
岩土力学问题,
研究观点,
若干问题,
不确定性方法,
试验方法,
本构关系,
土动力学,
概率方法,
经验公式,
不可压缩
|
|
[1] |
王亮, 黄英豪, 张春雷, 李磊, 贾后磊, 李婷, 谢健. 吹填淤泥自重固结性质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444-451. |
[2] |
李建贺, 盛谦, 朱泽奇, 刘世伟, 程红战, 周兴涛. 脆性岩体开挖损伤区范围与影响因素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190-197. |
[3] |
邵生俊, 李骏, 邵将, 黄双林, 王永鑫, 陈菲.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现场砂井浸水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9): 1549-1558. |
[4] |
赵云, 凌道盛, 王云龙, 黄博. 改进一步法模型及TDR自适应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818-827. |
[5] |
范凡, 陈锦剑, 章红兵, 王建华. 基坑开挖引起紧邻建筑物沉降的简化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61-64. |
[6] |
章定文, 曹智国, 刘松玉, 陈蕾. 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的电阻率特性与经验公式[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685-1691. |
[7] |
田文通, 孙军杰, 王兰民, 徐舜华, 刘琨, 孙昱. 黄土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前缘科学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2119-2127. |
[8] |
王建华, 程星磊. 软土循环扭剪应力应变响应的弹塑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1965-1970. |
[9] |
陈志辉, 程晓辉. 饱和土体固结压缩和蠕变的热力学本构理论及模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3): 489-498. |
[10] |
董菲蕃, 陈国兴, 金丹丹. 福建沿海3个盆地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统计关系[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45-151. |
[11] |
周家伍, 刘元雪, 李忠友. 基于能量方法的结构性土体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9): 1689-1695. |
[12] |
刘润, 郭绍曾, 王洪播, 张军. 渤海湾软黏土对埋设海底管线约束力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5): 961-967. |
[13] |
朱占元, 陈士军, 凌贤长, 王立娜, 李琼林. 人造多晶冰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4): 762-766. |
[14] |
汪云龙, 袁晓铭, 殷建华.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测量模型土体侧向变形一维分布的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10): 1908-1913. |
[15] |
李相崧. 饱和土弹塑性理论的数理基础——纪念黄文熙教授[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1): 1-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