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饱和软粘土循环变形的弹塑性研究 |
周建; |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 |
|
|
摘要 1 引 言 当前土动力学界十分重视土动本构关系的研究 ,处于弹塑性或塑性范围内较大应变幅下土的应力 -应变特性的研究 ,是当前土动本构理论研究的重点 ,其焦点是需要正确预测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 ,因不可逆变形引起的土体永久位移。对于饱和软粘土 ,除了需要研究强度和变形规律外 ,还要研究引起土体结构破坏 ,甚至导致土体强度突然丧失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目前研究土体动荷载下变形特性应用较多的模型有双线性模型、粘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 ,这些模型均能与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接近。C .S .Desai和G .W .Wathugula[1] 提出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综合反映土体循环特性的本构模型 ,但
|
|
关键词 :
饱和软粘土,
循环应力比,
循环荷载,
循环变形,
加荷周数,
孔压模型,
弹塑性模型,
应变软化模型,
软化指数,
土体
|
|
[1] |
魏 纲.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损失率取值及分布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54-. |
[2] |
刘汉龙,林永亮,凌 华,傅 华. 加筋堆石料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418-. |
[3] |
夏元友, 陈晨, NI Qing. 透明土中连续球体型锚杆拔出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5): 804-812. |
[4] |
夏元友, 陈晨, NI Qing. 基于透明土的4种锚杆拔出对比模型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399-407. |
[5] |
吴宏伟. 大气-植被-土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机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 1-47. |
[6] |
张治国, 杨轩, 赵其华, 白乔木. 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计算理论的对比与修正[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272-279. |
[7] |
王英男, 陈曦, 王冬勇, 于玉贞. 一个简化的土水特征曲面模型及其在非饱和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104-109. |
[8] |
张海彦, 何平, 闫国新, 王剑晨, 刘喆. 既有桩基对盾构施工参数的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9): 1615-1624. |
[9] |
王庭博, 傅中志, 陈生水, 韩华强. 堆石料动力残余应变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8): 1399-1406. |
[10] |
曹振中, 刘荟达, 袁晓铭. 砾性土液化特性与机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165-1174. |
[11] |
应宏伟, 张金红, 王小刚, 李冰河, 朱伟. 有限土体刚性挡墙平动模式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6): 978-986. |
[12] |
张治国, 徐晨, 宫剑飞. 考虑桩侧土体三维效应和地基剪切变形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846-856. |
[13] |
王淼, 孟上九, 王兴隆, 袁晓铭, 孙义强. 循环荷载下冻土振陷增长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16-922. |
[14] |
许有俊, 文中坤, 闫履顺, 白雪光, 刘忻梅. 多刀盘土压平衡矩形顶管隧道土体改良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288-296. |
[15] |
郑旭, 刘松玉, 蔡光华, 曹菁菁. 活性MgO碳化固化土的干湿循环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297-3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