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大应变固结分析 |
李冰河;谢康和;应宏伟;曾国熙;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06;浙江大学土木系!杭州;310027; |
|
|
摘要 1 引 言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研究始于60年代。1967年,作为这一领域开拓者的Gibson等给出了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普遍的控制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非线性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1]。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软粘土非线性大应变固结特性的研究,但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对Gibson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数值分析,或应用模型试验对其理论进行验证。本文采用半解析方法[2]对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进行研究。该方法不从Gibson基本方程出发,也不采用孔隙比e为控制变量,同时也不选用对大应变问题通常采用的拉格朗日坐标或固相物质坐标。本文的半解析法将选用空间坐标,以孔压u为控制变量进行求解。2 问题的描述如
|
|
关键词 :
大应变,
软粘土,
半解析法,
固结分析,
小应变,
线弹性,
应变分析,
材料非线性,
固结问题,
一维固结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596790 15) |
[1] |
尹松, 孔令伟, 张先伟. 炎热多雨气候影响下残积土小应变刚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4): 743-751. |
[2] |
梁发云, 贾亚杰, 丁钰津, 黄茂松. 上海地区软土HSS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269-278. |
[3] |
严佳佳, 傅了一, 朱剑锋, 林清辉. 含应力旋转路径对软黏土小应变刚度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9): 1727-1733. |
[4] |
顾晓强,杨 峻,黄茂松,高广运. 砂土剪切模量测定的弯曲元、共振柱和循环扭剪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4): 740-746. |
[5] |
曹玉鹏,孙宗军,丁建文,吉锋. 高含水率疏浚泥轴对称大应变固结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904-1910. |
[6] |
郑刚,张扶正,张天奇,查万理. 盾构隧道开挖及补偿注浆对地层扰动影响的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741-1753. |
[7] |
孙奇, 董全杨, 蔡袁强, 王军, 胡秀青, 蔡瑛. 砂土小应变动力特性弯曲-伸缩元联合测试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100-108. |
[8] |
邹文浩, 徐明. 隧道开挖对地面房屋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与评估[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202-209. |
[9] |
陈超斌, 武朝军, 叶冠林, 王建华. 小应变三轴试验方法及其在上海软土的初步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37-40. |
[10] |
李传勋,谢康和. 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变荷载影响的软土大变形固结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6): 1002-1009. |
[11] |
卢萌盟, 谢康和, 王善勇. 多级加载下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的单层地基一维固结[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2): 330-336. |
[12] |
张涛, 刘松玉, 蔡国军. 固化粉土小应变剪切模量与强度增长相关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1955-1964. |
[13] |
周燕国, 丁海军, 陈云敏, 黄博. 基于原位测试指标的砂土时间效应定量表征初步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2000-2006. |
[14] |
木林隆, 黄茂松. 基于小应变特性的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304-310. |
[15] |
黄杰卿, 谢新宇, 王文军, 刘开富. 考虑起始比降的饱和土体一维复杂非线性固结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2): 355-3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