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页岩强度准则的一种模式”讨论的答复 |
苏志敏; |
云南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昆明;650051; |
|
|
摘要 刘元雪先生对“原文”的讨论促使笔者再次翻阅了许多文献,更深地思索了关于页岩的一些问题。同时,“答复”也给笔者一个对“原文”进一步说明的机会。在此表示十分感谢。现就“讨论”中的两个问题答复如下:1 几点说明*(1)“原文”中的湿度(mc)是样本的水重与样本干重之比,它就是常说的含水量,而不是干湿程度或饱和度的含义。因英文moisturecontent直译为湿度,“原文”中也就用了此词。(2)众多页岩具有层状结构,但它与通常所说的层状岩体是有区别的。页岩为粘土岩类,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通常以粘土类矿物为主,含石英、云母等,有明显的薄层理[1]。通过各种实验(X-射线分析、光学显微分析、电子显微扫描
|
|
关键词 :
强度准则,
页岩,
结构面,
粘土矿物,
层状岩体,
突变点,
充填物,
实验数据基础,
理想化模型,
差异性影响
|
|
[1] |
邓建, 肖明, 谢冰冰, 陈俊涛. 循环荷载下岩体结构面本构关系与积分算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1048-1057. |
[2] |
赵恺, 王环玲, 徐卫亚, 夏季. 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1130-1136. |
[3] |
薛秋池, 赵其华, 何云松.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改进与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351-1356. |
[4] |
侯鹏, 高峰, 杨玉贵, 张志镇, 张向向. 黑色页岩巴西劈裂破坏的层理效应研究及能量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930-937. |
[5] |
张敏思, 黄润秋, 王述红, 杨勇. 基于网格划分的全空间块体识别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77-485. |
[6] |
曹威, 王睿, 张建民. 横观各向同性砂土的强度准则[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1): 2026-2032. |
[7] |
郭汝坤,冯春,唐德泓,乔继延,李世海. 利用锤击试验及数值反演获取岩体平行结构面接触刚度的可行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0): 1911-1916. |
[8] |
熊诗湖, 周火明, 黄书岭, 蒋志明. 构皮滩软岩流变模型原位载荷蠕变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53-57. |
[9] |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赵斌滨, 吴益平, 熊承仁. 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尺寸效应、间距效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170-179. |
[10] |
左双英, 史文兵, 梁风, 黄春, 赵蕊. 层状各向异性岩体破坏模式判据数值实现及工程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191-196. |
[11] |
王刚,张学朋,蒋宇静,张永政. 一种考虑剪切速率的粗糙结构面剪切强度准则[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8): 1399-1404. |
[12] |
侯冰,陈勉,张保卫,桑宇,程万,谭鹏. 裂缝性页岩储层多级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6): 1041-1046. |
[13] |
姚仰平. UH模型系列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2): 193-217. |
[14] |
唐志成, 刘泉声. 节理的剪切强度准则和剪切分量Ⅰ:剪切强度准则[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2): 292-298. |
[15] |
魏元龙, 杨春和, 郭印同, 刘伟, 王磊, 徐敬宾. 三轴循环荷载下页岩变形及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2): 2262-22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