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支护和加固期间复线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一文讨论 |
刘树亚; |
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1] |
穆成林, 黄润秋, 裴向军, 裴钻, 路军富. 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围岩稳定性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6): 1057-1063. |
[2] |
张文杰, 耿潇. 垃圾填埋场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工作机理及性能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54-459. |
[3] |
田昊, 李术才, 王者超, 薛翊国, 周毅, 姜彦彦, 赵建纲, 王轮祥, 吕晓庆.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施工期监控量测与稳定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710-1720. |
[4] |
齐昌广, 陈永辉, 王新泉, 刘干斌.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的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635-1643. |
[5] |
周燕国, 丁海军, 陈云敏, 黄博. 基于原位测试指标的砂土时间效应定量表征初步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1): 2000-2006. |
[6] |
刘念武, 龚晓南, 俞峰, 汤恒思.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浅基础建筑沉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325-329. |
[7] |
张旭辉, 吴欣, 俞建霖, 何萌, 龚晓南. 浆囊袋压力型土钉新技术及工作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227-232. |
[8] |
李健, 汪明武, 徐鹏, 徐鹏冲. 基于云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 83-87. |
[9] |
朱小军, 龚维明, 赵学亮. 砂桩群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680-683. |
[10] |
葛世平, 谢东武, 丁文其, 欧阳文彪. 盾构管片接头简化数值模拟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9): 1600-1605. |
[11] |
李宁,曲星,姚显春,刘乃飞. 浅埋松散围岩中有限元方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8): 1475-1482. |
[12] |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 重塑黏土次固结性状的变化规律与定量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8): 1496-1500. |
[13] |
崔冠辰, 蔡正银, 李小梅, 沈跃根. 遮帘式板桩码头工作机理初探[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4): 762-766. |
[14] |
赵楠. 扩底短桩承载力时间效应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498-501. |
[15] |
王东栋, 孙钧, . 基于广义剪切位移法的桥梁桩基长期沉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47-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