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高应变单桩承载力动测分析方法的改进”一文的讨论 |
许进军; |
浙江大学土木系桩基研究与检测中心; |
|
[1] |
李飒,吴兴州,王耀存,张培献,李怀亮,孙振平. 打桩过程中考虑溜桩影响的土阻力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6): 1150-1157. |
[2] |
吕海波, 曾召田, 赵艳林, 葛若东, 陈承佑, 韦昌富. 胀缩性土强度衰减曲线的函数拟合[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57-162. |
[3] |
付文光, 吴旭君, 卓志飞. 有关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几个概念辨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167-1171. |
[4] |
蔡忠祥, 黄茂松, 焦齐柱. 越江隧道涌潮作用下振动实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869-873. |
[5] |
崔光耀, 王明年, 于丽, 林国进.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洞口结构震害分析及震害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6): 1084-1091. |
[6] |
赵俭斌, 史永强, 杨军. 基于灰色理论的静压管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zk1): 394-398. |
[7] |
谢胜华, 刘松玉, 杜广印, 季鹏. 基于低应变动测法的双向粉喷桩桩身质量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64-68. |
[8] |
覃卫民, 赵刚, 周伟江. AM扩底桩在静载试验中的应变测试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101-104. |
[9] |
刘东甲;. 指数型变截面桩中的纵波[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7): 1066-1071. |
[10] |
周立运;. 关于“桩基础安全度控制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28(6): 804-. |
[11] |
周安;刘东甲;. 动测曲线拟合技术分析承载力异常桩[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6): 712-715. |
[12] |
陈秋南;王祥秋;包太;. 关于“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5): 722-. |
[13] |
冯世进;陈云敏;郑建国;. 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讨论的答复[J].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26(5): 722-723. |
[14] |
闫明礼;王明山;闫雪峰;张东刚;. 对“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讨论的答复[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6): 770-771. |
[15] |
马克生;张小菊;. 关于“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3): 380-38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