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载卸载后再压缩软土的次压缩特征及变形计算”的讨论
胡亚元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Discussion on "Secondary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ttlement calculation of soft clay under overloading-unloading and reloading"
HU Ya-yuan
MOE Key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摘要 近年来,李国维先生在《岩土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软土次固结论文[1-4],最新的一篇发表在2009年第一期[1]。这些论文主要采用试验手段对软土次固结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试验成果。笔者把土体看作是软体材料,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超黏弹性理论出发,对软土次固结的特性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有些观点与李国维先生有所差别。为了能使岩土力学的研究园地百花齐放,进一步深入认识软土次固结变形特性,现与李国维先生就软土次固结的某些观点进行讨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关键词 :
次固结变形 ,
软土 ,
自然时间 ,
孔隙比 ,
固结时间 ,
固结度 ,
绝对时间 ,
文献 ,
流固耦合 ,
非平衡态热力学
[1]
马宗源,廖红建,谢永利. 基于统一弹塑性有限差分法的真三轴数值模拟 [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68-.
[2]
王 伟,宋新江,凌 华,卢廷浩,周干武. 滨海相软土应力–应变曲线复合指数–双曲线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455-.
[3]
吴琪, 陈国兴, 周正龙, 黄博. 细粒含量对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动强度的影响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6): 1038-1047.
[4]
梁发云, 贾亚杰, 丁钰津, 黄茂松. 上海地区软土HSS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269-278.
[5]
庄妍, 王晓东, 崔晓艳. 真空预压在有轨电车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k1): 141-146.
[6]
陆健辉, 阮龙飞, 王永庆. 长江口软土地基水库围堤的防渗体结构探讨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k1): 195-202.
[7]
苗永红, 李瑞兵, 陈邦. 软土的振动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301-1306.
[8]
张升, 李海潮, 滕继东, 盛岱超. 考虑围压依存性的软岩结构性下加载面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269-1276.
[9]
张先伟,杨爱武,孔令伟,周奇,王 韬. 天津滨海吹填泥浆的自重沉降固结特性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5): 769-776.
[10]
杨敏, 杨军. 大间距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2): 2184-2193.
[11]
梁志荣, 李忠诚. 上海迪斯尼工程场地形成中真空预压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22-26.
[12]
陈超斌, 武朝军, 叶冠林, 王建华. 小应变三轴试验方法及其在上海软土的初步应用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37-40.
[13]
张扬清, 冉岸绿, 武朝军, 陈锦剑, 王建华. 降压回灌作用下黏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21-25.
[14]
单华峰, 夏唐代, 俞峰, 楼春晖.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46-50.
[15]
孙文静, 刘仕卿, 孙德安, 魏振飞. 高掺砂率膨润土混合土膨胀特性及其膨胀量预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9): 16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