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探讨滑坡发生机理 |
戴福初;陈守义;李焯芬;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
|
|
摘要 1 前 言滑坡发生机理及其力学过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文献[1,2]提出了滑坡发生的液化机理;Anderson和Sitar[3]基于土的应力路径试验结果提出其形成机制包括排水条件下的剪胀启动和其后的不排水加载?..
|
|
关键词 :
土的应力,
超孔隙水压力,
临界状态线,
应力路径,
应力应变特性,
发生机理,
火山岩坡残积土,
渐进破坏,
滑动面,
滑带土
|
|
[1] |
史宏彦,白 琳. 修正空间滑动面本构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3333, 3333(3333): 1329-. |
[2] |
史宏彦,白 琳. 修正空间滑动面本构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222, 2222(2222): 1329-. |
[3] |
郭莹, 韩杰. 成样方法及应力路径对饱和中密细砂CU剪切特性影响[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79-84. |
[4] |
沈婷, 李国英. 镶嵌式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z2): 266-271. |
[5] |
丛宇, 冯夏庭, 郑颖人, 王在泉, 张黎明. 不同应力路径大理岩声发射破坏前兆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7): 1193-1201. |
[6] |
王忠涛, 刘鹏, 杨庆. 非标准椭圆形应力路径下饱和松砂动强度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6): 1133-1139. |
[7] |
蒋建国, 谭雅, 董立明, 汪翠. 改进的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419-425. |
[8] |
马闫, 王家鼎, 彭淑君, 李彬. 黄土贴坡高填方变形破坏机制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3): 518-528. |
[9] |
姜福兴,史先锋*,王存文,魏全德,姚顺利,朱斯陶,耿超. 高应力区分层开采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6): 1123-1131. |
[10] |
徐学勇, 胡波, 李波, 李炜, 龚壁卫, 狄圣杰. 爆破挤淤堤坝工后沉降特性离心模拟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5): 958-964. |
[11] |
邵生俊, 张玉, 陈昌禄, 邵帅. 土的σ1/3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及其与传统准则的比较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4): 577-585. |
[12] |
李校兵, 谷川, 蔡袁强. 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7): 1218-1226. |
[13] |
马田田, 韦昌富, 颜荣涛, 魏厚振, 田慧会. 非饱和土耦合本构模型的三维化[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2): 295-300. |
[14] |
周跃峰, 龚壁卫, 胡波, 徐锴. 牵引式滑坡演化模式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0): 1855-1862. |
[15] |
张永兴, 王明珉, 刘杰, 王桂林. 无挡板悬臂式抗滑桩桩间土体稳定性上限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 118-1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