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纵向地震作用下输电塔相互作用体系分析 |
李宏男;肖诗云; |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 |
|
[1] |
李伟华, 郑洁. 饱和度对平面P波入射下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427-435. |
[2] |
李瑞山, 陈龙伟, 袁晓铭, 李程程. 荷载频率对动模量阻尼比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 71-80. |
[3] |
楼梦麟, 董云, 张如林. 沉管隧道地震反应分析局部精细化建模中的几个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9): 1705-1712. |
[4] |
王国波,于艳丽,何卫. 下穿隧道-土-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2): 334-338. |
[5] |
郭健, 杨敏, 王伟. 海上风机高桩承台基础模态建模分析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172-1175. |
[6] |
高广运,陈青生,何俊锋,张先林. 地下水位上升对上海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7): 989-995. |
[7] |
王刚,张建民,魏星,. 可液化土层中地下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10): 1623-1627. |
[8] |
高志兵 高玉峰 谭慧明. 饱和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室内和原位试验对比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5): 0-0. |
[9] |
李宏儒;胡再强;陈存礼;谢定义;. 基于物态本构模型的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4): 503-510. |
[10] |
王兰民;. 《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介绍与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3): 424-. |
[11] |
王兰民;. 《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介绍与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1): 27-. |
[12] |
王磊;赵成刚;. 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Rayleigh波的散射[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2): 204-211. |
[13] |
蒋通;邢海灵;. 水平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化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2): 218-224. |
[14] |
栾茂田;刘占阁;. 成层场地振动特性及地震反应简化解析解的完整形式[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6): 747-749. |
[15] |
高玉峰;. 对“成层地基一维土层地震反应解析解”讨论的答复[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3): 3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