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地雷达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
刘传孝;杨永杰;蒋金泉; |
山东矿业学院; |
|
[1] |
王传武, 李术才, 刘斌, 聂利超, 张凤凯, 宋杰, 郭谦, 任玉晓. 基于参考模型的三维电阻率约束反演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9): 1685-1694. |
[2] |
方勇, 姚志刚, 符亚鹏, 徐晨. 上覆水平煤层采空区衬砌受荷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8): 1513-1521. |
[3] |
张明, 姜福兴, 李克庆, 翟明华, 苗传靠, 杨根地, 张俊飞. 冲击煤层煤柱变形与地面建筑物保护关系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8): 1541-1548. |
[4] |
赵毅, 周小平, 钱七虎. 基于广义粒子动力学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6): 1104-1116. |
[5] |
刘新荣, 刘永权, 杨忠平, 涂义亮. 基于地质雷达的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51-56. |
[6] |
王正义, 窦林名, 王桂峰. 动载作用下圆形巷道锚杆支护结构破坏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10): 1901-1909. |
[7] |
潘俊锋, 王书文, 刘少虹, 冯美华. 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7): 1227-1234. |
[8] |
章慧健, 龚伦, 仇文革, 赵斌. 隧道分部开挖的围岩松动区演变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12): 2323-2329. |
[9] |
杨艳青, 贺少辉, 齐法琳, 刘建瑞, 江波. 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6): 1159-1165. |
[10] |
杨永康, 李建胜, 康天合*, 季春旭. 浅埋厚基岩松软顶板综放采场矿压特征工作面长度效应[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4): 709-716. |
[11] |
宋 雷, 张小俊, 杨维好, 李海鹏. 人工冻结工程 地质雷达模型试验 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1): 115-122. |
[12] |
陈建功,贺 虎,张永兴.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12): 1964-1968. |
[13] |
乔 伟,李文平,孙如华,李小琴,胡 戈. 煤矿特大动力突水动力冲破带形成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11): 1726-1733. |
[14] |
邓国华;邵生俊;. 黄土隧道围岩的结构性变化特征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2): 219-224. |
[15] |
陈晓斌;张家生;安关峰;杨果岳;. 高速公路采空区地面变形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2): 191-19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