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油平台与土共同作用的动态有限元分析 |
张崇文;张社荣;秦子健;徐继祖; |
天津大学; |
|
[1] |
李卓, 何勇军, 盛金保, 李宏恩, 李铮, 杨阳. 降雨与库水位共同作用下近坝库岸边坡滑坡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3): 452-459. |
[2] |
胡翔, 陈锦剑. 波浪荷载下海底单桩与土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2): 217-221. |
[3] |
周智, 衡朝阳, 孙曦源. 隧道下穿施工诱发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规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zk1): 110-114. |
[4] |
王涛. 变刚度调平设计中桩基承载性状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4): 641-649. |
[5] |
周赞良, 付艳斌, 丘建金, 赵军, 贺闯. 复杂软土地区深基坑内支撑与锚索共同作用初探[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zk2): 396-399. |
[6] |
李亮, 杨晓慧, 杜修力.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改进的反应位移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7): 1360-1364. |
[7] |
滕延京, 石金龙, 宫剑飞, 王曙光. 复杂体型高层建筑桩基础结构内力的计算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1138-1142. |
[8] |
滕延京, 石金龙, 宫剑飞, 王曙光. 考虑软土地基变形影响的基础内力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zk2): 487-490. |
[9] |
文颖文, 刘松玉, 胡明亮, 张国柱. 地下增层工程中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10): 1914-1921. |
[10] |
赵迪, 袁聚云, 袁勇, . p–y曲线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suppl): 222-224. |
[11] |
周 峰, 郭 亮, 刘壮志, 王旭东, 王继果. 位移调节器用于端承型桩筏基础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2): 373-378. |
[12] |
尹骥, 魏建华. 基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的长短PHC管桩基础处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up2): 265-270. |
[13] |
王国体;陆陈;王轶昕;王婉娣;方诗圣;. 基础梁边界约束作用的虚拟节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447-451. |
[14] |
陈锦剑;王建华;范巍;王卫东;. 抗拔桩在大面积深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3): 402-407. |
[15] |
王旭东;刘宇翼;宰金珉;唐翔;. 广义Gibson地基中单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简化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30(7): 953-958. |
|
|
|
|